Rukhsana Ruby,实验室博士后。2004年获得孟加拉国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;2009年于维多利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;2015年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;2016年至今从事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研究方向为针对性能、安全性、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下一代无线网络管理和优化,主要解决OSI模型中的物理层、MAC层和网络层研究问题。目前致力于解决5G无线网络,软件定义网络和无人机网络中的的研究挑战。
姚俊梅,实验室博士后。先后于2003年和200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通信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;2016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;2016年8月至今从事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研究方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协议优化、干扰管理机制、控制开销优化、RFID系统优化等。
Basem M. ElHalawany,实验室博士后。2011年于埃及本哈大学获得硕士学位;2014年于埃及-日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2013年至2014年任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研究院;2014年以来任埃及本哈大学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;2017年3月至今从事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与优化。
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,获得硕士学位,2017年毕业于丹麦罗斯基勒大学,获博士学位。参与多项重要欧盟低能耗计算科研项目,其中包括ENTRA-Whole-Systems Energy Transparency,同时参与项目的科研机构包括西班牙马德里高等研究中心(IMDEA)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。另有欧美项目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ction ICT-Energy。现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,研究课题为《面向移动终端的低功耗优先的源代码优化研究》,并参与多项面上项目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CM ISSTA等顶级国际会议以及IEEE TODAES等国际知名期刊。
主要研究方向为:
1. 面向用户的体系结构设计 (User-Centered Architecture)
2. 移动计算 (Mobile Computing)
3. 低功耗计算 (Low-Power Computing)
4. 人机交互 (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n)
5. 源代码分析优化 (Source-Cod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)
招收对以上领域感兴趣的研究生,但不局限于以上领域。请联系我的邮箱,lixueliang@szu.edu.cn
现任深圳大学研究助理。2020年9月获得深圳大学硕士学位。
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感知,可穿戴/移动计算、普适计算、人机交互和无线通信。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在著名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,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上发表会议论文3篇。已经申请PCT国际专利国内发明专利10项。曾带领团队研发基于感官替代的盲人眼镜。曾带领团队获奖三创赛,“互联网+”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顶尖赛事大奖24项。
*** for more details visit his personal page
Syam M.S,实验室博士。获得印度Calicut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;获得印度Amrita大学电力与能源工程硕士学位;至今于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。
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电网,无线通信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等。
陈昭,实验室博士。2009年获得武汉纺织大学学士学位;2013年至今攻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。
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理论的优化与应用。
谢海,实验室博士。2015年获得深圳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学位;2016年至今攻读深圳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。
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,无线通信,移动计算。
客服电话:0755-26654957
寻求合作:723817555@qq.com
媒体邀请:723817555@qq.com